星期五, 7月 25, 2008

文化行政 第十章 博物館的行政管理

第十章 博物館的行政管理
博物館版圖、數目、歷史和事業管理

第一節 法英美國博物館事業管理體制
一、法國行政專責機構:文化部博物館司D.M.F.(Direction des Musees de France)
文化部博物館司的組織:管理架構、羅浮宮學院、國立博物館聯盟RMN.(Reunion des Musees Nationaux)。
文化部博物館司職掌:「專用經費」核撥、館長認命、員額錄用、從業培訓、體制特性。
二、英國公共法人組織:
藝術與圖書館處Office of Arts and Libraries
博物館和畫廊委員會Museums and Galleries Commission
1.國立博物館之管理
2.地方博物館之管理:評估經費補助、專書出版
3.體制特性
三、美國博物館事業組織
1.美國博物館事業特色
2.「美國博物館協會」A.A.M.(America Association of Museums)的貢獻:
改善博物館事業環境、提升博物館經營品質、認定博物館資格。
3.博物館事業體系管理共通性:
管理架構清楚、事權明確。
借重博物館專家輔佐管理機制之運作。

第二節 我國博物館事業管理現況
一、博物館事業主管機關-教育部社教司
法源依據、管理架構、社教業務、行政定位。
二、博物館管理機制調整的可能性
原屬教育部管理之大部份博物館改隸其他文化專責機構。
教育部社教司擬研修博物館法規。
三、對我國博物館事業的建議
提升主管單位層級與「專責」管理權責。
培訓具備博物館「專業素養」的行政專才。
管理機制內建立「常駐性」專家諮詢功能。

第三節 博物館組織運作基本理念
一、博物館組織的設計
二、博物館組織架構
架構原理、事務性質。
三、博物館組織調整
統合機能、更新服務、強調行銷。

第四節 博物館組織運作實例說明-以故宮為例
一、創始期(民國14~26年)
組織雛形>改制之後(民國18~22年)>隸屬行政院(民國23年)。
二、過渡期(民國26~54年)
組織縮減>移隸教育部。
三、發展期(民國54~75年)
復院階段>臨時組織規程>首次擴建>組織擴編>法治化階段。
四、故宮組織運作實況
科層化業務>從業人員(正式員額、隱性人力)>經費預算。

第五節 博物館的領導核心
一、西方博物館的決策部門
董事會:成員、職權(決策權、監督權、參與權)。
館長:領導品質、鑽石鏈Diamond Link、任免要點。
二、我國博物館領導核心
館長之任用。
館長之職權。

第六節 博物館從業規劃
一、規劃博物館從業體系
博物館從業之職務類別。
博物館從業之「專業」意涵。
博物館從業之職務需求。
博物館職務性質、從業預估系統。
博物館從業之倫理:Accuracy .Honesty .Sensitivity。
二、規劃博物館從業培訓
國內培訓現況:單元性短期培訓、全面性在職培訓。
國外規劃要領:導向未來的培訓、國家培訓文物維護專業。
波蘭為例:PKZ文化資產維護工作室。
Atelier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Property。
系統化專業培訓:大學專業培訓、師徒制、定期研習新技術。

書名:文化行政 作者:夏學理 凌公山 陳媛 編著 出版:國立空中大學印行

文化行政 第九章 博物館的文化地位所具備的時代角色

第九章 博物館的文化地位所具備的時代角色

第一節 博物館的起源及其精神
一、博物園之建立
mouseron muses知識、文化。
托勒密時代博物園實體出現、興建、沒落。
二、博物園時代角色
科學中心、人文中心。
三、博物園精神

第二節 收藏與博物園的關係
一、收藏的時代性
古羅馬收藏風,中世紀教會保存,文藝復興黃金時代。
二、收藏多元化的趨勢
畫廊-Galleria Gallery。
多寶閣Wunderkammer。
專業收藏家性質;收藏研究自然科學取向。
三、收藏和博物館的形成
艾許莫林及其收藏Ashmolean Museum。
捐贈牛津大學。
四、收藏的博物館化
收藏分類、收藏管理、收藏保存(中止收藏)。
五、十七~十八世紀博物館概念
貯藏所特性。
對外公開程度。
六、博物館學發韌
分類法、展示法、研究導向。

第三節 博物館現代化之起步-從國家化邁向民享化
文藝復興、啟蒙運動、民主思潮。
一、博物館國家化 大英博物館之規模
大英博物館形成:購買收藏、建立世界性收藏規模、國會立法免費參觀。
大英博物館經營之道:經營者立場、觀眾看法。
二、博物館邁向民享化 柯爾館長經營南坎興頓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之理念
重視常民文化,延長開放時間,提高博物館使用率。

第四節 中國近代對博物館的認知

一、「博物館」一詞的使用
1882東京國立博物館設立。
二、中國知識份子對博物館的期望
皆為備購、博覽兼收。
內府所藏、公於國人。
三、中國近代博物館的產生
震旦博物館、南通博物院、故宮博物院。
關於故宮:清宮之博物館化,文物遷韻、國寶出國。
四、輿論

書名:文化行政 作者:夏學理 凌公山 陳媛 編著 出版:國立空中大學印行

文化行政 第八章 藝術行政綜論

第八章 藝術行政綜論

第一節 藝術團體、機構之組織
一、成立藝術組織之要素:思想、目標、節目、組織機構、工作人員、設施設備、財務經費
二、藝術組織型態
組織型態。
組織內容:主席、理事會、委員會。

第二節 藝術行政團體編製計畫
一、計畫編製:who、how、when、where、what。
二、編製計畫的要素:時間、蒐集並分析資料、各層次計畫編製、靈活性。
編製技巧:標準的採用、預測性、未來決策、書面計畫、編製計畫的環境、遠景與計畫編製。

第三節 政策的制定
一、政策來源:原始政策、強制政策、推測性政策、外加政策。
二、政策類別上的區分:管理職能vs企業職能,事務性vs業務性。
三、有效政策制定原則。
四、決策產生:集體/個人。

第四節 文化藝術行政的募款活動
一、捐贈的環境背景:
免稅制度、強化免稅額度、政府資助、捐款風氣、主題明確、急切性事件、傳統淵源、利用公關。
二、募款步驟:
明確募款案件、募款人認定、組織募款活動架構、捐款人培植、預備適當紀念品、掌握時間、活動高潮、請求捐款、後續工作周全、申請補助。
三、募款要訣

第五節 藝術行政人員的再教育
一、再教育的需求
二、再教育的方法


書名:文化行政 作者:夏學理 凌公山 陳媛 編著 出版:國立空中大學印行

文化行政 第七章 美、法、英國文化行政

第七章 美、法、英國文化行政

第一節 美國文化行政
一、聯邦政府的藝術參與、國家文藝基金會
成立目的。
組織成員活動。
補助對象。
補助政策。
申請補助款方面。
獎助會評審運作方式。
二、美國洲政府的文化行政
經費來源:中央聯邦補助、州政府預算、地方政府預算、私人贊助。
三、地方上對藝術的贊助
相對基金獎助。
稅捐減免。

第二節 法國文化行政
一、文化部設立
二、法國文化政策的制訂
三、法國中央文化政策組織
四、法國地方的文化行政

第三節 英國文化行政
一、英國的藝術理事會(Art Conncil)
二、大不列顛藝術理事會
三、大不列顛藝術理事會的組織
理事會、執行部門、諮詢部門。

書名:文化行政 作者:夏學理 凌公山 陳媛 編著 出版:國立空中大學印行

文化行政 第六章 文化環境與文化政策

第六章 文化環境與文化政策

第一節 文化環境簡述
提高國民高品質生活的文化環境,促進民眾建立具有人文精神與積極意義的生活態度。

第二節 文化政策的訂定
一、文化政策的意義
二、我國文化政策的兩個時期(文化建設委員會成立前後)
文化活動指標。
文化資源指標。
文化素養指標。
三、文建會對文化建設的展望

第三節 文化政策的省思
一、文化政策的揭櫫一次甘比亞共和國為例
二、文化政策專責機構


書名:文化行政 作者:夏學理 凌公山 陳媛 編著 出版:國立空中大學印行

星期四, 7月 17, 2008

文化行政 第五章 文藝宣導與觀眾發展

第五章 文藝宣導與觀眾發展
文藝宣導目的為各級政府文藝公共政策法令推展,解決文藝公共問題。

一節 政府文藝性公共政策及法令,傳播行銷規劃及效益評估模式介紹
一、文藝性公共政策及法令

二、何謂傳播
傳播情境(Context)
傳播者(Communicator,Source,or Sender)
傳播管道(Channel,or Media)
傳播訊息 (Message)
傳播接受者(Receiver or Audience)
傳播效果(Effect)
傳播回饋(Feedback)

三、何謂行銷規劃
確定問題。
內外部SWOT。
方案目標選訂。
標的公眾選訂。
方案實施策略擬訂。
溝通策略擬訂。
方案評比。
方案執行之細部規劃(任務分派、時間流程、預算編製)。
回饋動作與方案調整。

四、何謂效益評估
效能性(Effectiveness)
效率性(Efficiency)
充分性(Adequacy)
公正性(Equity)
回應性(Responsiveness)
適當性(Appropriateness)

五、行銷規劃之進行模式
執行綱要。
環境偵測。
機會與威脅。
目的。
策略。
行動計畫。
預算與控制。

六、效益評估模式
影響性評估
緣由性評估
過程性評估
倫理性評估

第二節 觀眾發展
一、何謂觀眾
逃避現實型、道德型、藝術型。

二、哪些人是觀眾
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收入、種族。

三、該如何發展觀眾
了解觀眾需求。
了解觀眾的行為類別:
 AIO(Activity參與活動/Interest興趣喜好/Opinion意見看法)
 依休閒活動區隔:
 被動安家型、熱愛運動型、內斂自我滿足型、文藝活動支持型、積極安家型、社交活動型。
 依生活態度區隔:
 傳統型、樂觀進取型、失敗主義型、自信意見領導型、世界主義型、喜愛戶外休閒活動型。
開發觀眾的方式:
4P(產品Product/價格Price通路Place推廣Promotion)。
確保演出品質。
票價的彈性調節。
多元的場地規劃。

四、該如何維持觀眾
針對觀眾需求設計節目。
(單身階段、新婚階段、滿巢階段、空巢階段、鰥寡階段)。
運用各種優惠方式。

五、研究論證
改變觀眾對於參與文化活動的基本態度。
市場行銷技巧的操弄。

書名:文化行政 作者:夏學理 凌公山 陳媛 編著 出版:國立空中大學印行

星期二, 7月 15, 2008

文化行政 第四章 藝術贊助

第四章 藝術贊助

第一章 西方政府對藝術支持贊助
一、前言
一般所謂贊助,指除經費資助外包括人物力、法例配合等資源提供服務。
二、美國案例
藝術在我城(Arts in Our Cities)
紐約市西四十二街再造案
明尼亞波里斯市的藝術中心增修案和低收入藝術家自用住宅建構案
三、英國案例

第二章 西方民間人士對藝術支持贊助

第三章 我國政府民間人士對藝術支持贊助
一、歷代政府對藝術的支持付出
自黃帝開始就重視音樂創作
二、近代政府對藝術的支持付出
民國前:藝徒學堂
民國九年:「文藝、生計、衛生、公民」平民教育運動
民國十八年:「精神語文生計公民健康休閒」鄉村教育運動
民國二十六年:提倡藝術教育成立音樂及美術教育委員會

書名:文化行政 作者:夏學理 凌公山 陳媛 編著 出版:國立空中大學印行

星期一, 7月 14, 2008

文化行政 第三章 表演藝術行政基本界說

第三章 表演藝術行政基本界說

第一節 何謂表演藝術
一、定義
1.該活動演出是否為純藝術一種
2.該活動演出是否屬精緻文化一部份
3.該活動演出是否是在演出者表演者共同存在情況下進行
二、三大類
1.音樂
2.戲劇
3.舞蹈

第二節 何謂表演藝術行政
一、定義緣由
古希臘羅馬時代藝術家受僱王室貴族去進行表演工作此過程行為就是表演藝術行政粗胚。
二、目的
1.協助藝術家呈現作品。
2.協助藝術家專注創作。
3.鼓勵社區性表演藝術活動(鼓勵民眾參與推廣藝術教育專業訓練)。
三、表演藝術行政人員角色
1.藝術家兼表演藝術行政
例:「新藝術基金會」許博允、「雲門舞集」林懷民。
2.表演藝術行政人員/藝術家合夥人
例:「表演工作坊」製作人丁乃竺導演賴聲川、「果陀劇場」製作人陳琪導演梁志民。
3.表演藝術行政人員/藝術家差役
4.表演藝術行政人員/藝術家宰制者
5.表演藝術行政人員/藝術家政府差役
6.表演藝術行政人員/觀眾差役
7.表演藝術行政人員/演出場所管理人


書名:文化行政 作者:夏學理 凌公山 陳媛 編著 出版:國立空中大學印行

星期二, 7月 08, 2008

文化行政 第二章 何謂文化行政

第二章 何謂文化行政

第一節 文化基本界說與實踐原則
文化包含:差異性(Diversity)增加文化創造活力。
     共同性(Commonality)促使文化溝通組織控制。

目的在於鼓勵支持協助服務並非管制監督干預侷限。

執行文化工作:
1.為社會大眾有機會接觸文化活動
2.扶植地方非主流文化活動
3.保護固有傳統文化活動
4.增進社區文化發展

第二節 當代文化行政之實務說明介紹
一、法國文化部
1.藝術執行層面
2.居住自然環境執行層面
3.知識文化配合執行層面
二、英國大不列顛藝術理事會
1.提昇改善表演視覺藝術活動水準增進大眾對藝術了解。
2.促進藝術普及。
3.就藝術問題向政府提供建議合作。
三、日本文化廳
1.推展普及藝術文化國民娛樂
2.保護活用文化財
3.改良日語
4.保障著作權
5.推展宗教事務行政
四、我國文建會
1.統籌規劃國家文化建設
2.發揚中華文化
3.提高國民精神生活


書名:文化行政 作者:夏學理 凌公山 陳媛 編著 出版:國立空中大學印行

文化行政 第一章 文化與行政

第一章 文化與行政

第一節 何謂文化
文化是經由人類所創造而成的。

第二節何謂行政
一從政治觀點:
行政就是政府行政部門所管轄的事務。

二從管理觀點:
目標計畫方案人員金錢物料組織方法領導激勵溝通士氣協調時間空間改進。

三從公共政策觀點:
1.與公眾有關事務須由政府公共團體來處理者。
2.涉及政府部門組織人員。
3.政策形成執行評估。
4.運用管理方法完成政府機關任務
5.以公法為基礎的管理藝術。


書名:文化行政 作者:夏學理 凌公山 陳媛 編著 出版:國立空中大學印行

星期四, 7月 03, 2008

世界文化史 第八章 當代世界文化

第八章 當代世界文化

第一節 1880至1930年代的思潮
◎自由主義
「保守主義」不復風采而發展「自由主義」。個人主義為其要素,建構每個人盡努力發展的社會,主張福利改革及經濟干預。而此時「社會主義」和「國族主義」亦得到發展。

◎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
馬克斯主義:階級對立不復存在,共產主義社會將是無產階級的社會。
列寧領導布爾什維克黨推翻俄沙皇,建立共產國家。

法西斯主義
帝國、種族、集權主義怪異主張,實直上乃極端國家主義。
相信國家干預政治經濟社會發展最佳手段。

◎哲學思潮
思潮:實證哲學、馬克斯主義、反理性主義。
學說:虛無主義、存在主義、精神分析學等。

虛無主義
德國人尼采認為該對價值觀念重新評估轉換才能清除虛無主義所顯現的文明頹廢。

◎精神分析學
奧地利佛洛伊德,探討精神行為動機人格心理創立精神分析的理論體系,包含「潛意識」、「伊底帕斯情結」、戀母情結等主張。

◎文藝思潮
繼寫實主義和自然主義崛起是現代主義。興起反寫實主義美學文藝思潮。
繪畫:走向純粹抽象,(西班牙畢卡索格爾尼卡》)。
建築:重功能避繁飾
音樂:全然迴棄音律
文學:與傳統決裂,(法國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愛爾蘭喬伊斯尤利西斯》)。

第二節 現代化的理論與實際
WW2後,西歐殖民體系解體,亞拉非新興國家獨立,共產世界擴散。

◎現代化理論涵括政治、經濟、社會、心理現代化各層面。
「發展」和「現代化」,成為西方學術界關注焦點。

◎經濟學者羅斯托,將經濟發展區分五階段:
傳統社會階段
起飛前階段
起飛階段
邁向成熟期
高度大眾消費時期

◎現代化理論共同特徵:
以單一國家為分析單位。
從農業演化至工業社會。(非西方國家循西方經驗也能發展現代化)
改造傳統價值觀和社會結構才能現代化。
不管各國差異都必須遵循普遍發展模式。

◎現代化理論以西方社會為基礎,單線進化史觀帶有優越主義的色彩。
傳統文化制度面對挑戰後的自我轉化調適,形成現代化動力。
從單一國家觀點忽略西方帝國主義對非西方剝削殖民。
一體化開始部份地區如歐洲經濟共同體、東南亞國協、石油輸出國組織等。

◎對現代化理論的省思
反現代化理論和反歐洲中心主義的思潮,指出第三世界在發展上的限制和困境,與世界資本主義的擴張與剝削有直接關連。

現代資本主義是一種生產流通網連結貧富地區,形成全球不平等結構。

第三節 當今世界文化的展望
◎狂飆60年代
社會反叛來自中產階級的不滿青年反文化、民權運動、新左派。
衝擊藝文價值觀如通俗作品商品接納到藝術。
大眾文化取代菁英文化。

◎後現代主義
特色:矛盾、拼貼、不連續、任意性、比喻極度引伸、虛構真實相合,遭相對虛無主義指控。

◎第三波革命資訊革命
40年代電腦侷限分類建檔數字運算
80年代個人電腦改變人們生活形態
90年代網際網路

◎全球化以成政治經濟辯論問題。
人造衛星、網際網路、電視構築通訊實現地球村概念。
全球化趨勢也向下滲透創造重建地方認同,國族主義抬頭,新國家陸續建立、獨立運動。

◎從來沒有ㄧ時代人們過著電力電腦網路生活,然而政治科學造成兩次世戰。


書名:世界文化史 作者:盧建榮.江政寬 出版:五南圖書

星期三, 7月 02, 2008

世界文化史 第七章 近代西方文化發展及其問題

第七章 近代西方文化發展及其問題
歐洲經歷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啟蒙運動、工業革命,東方衰落西方興起。
社會:中產階級崛起。
文藝:反啟蒙運動的浪漫主義,反浪漫主義的寫實、自然主義。
工業文化:帝國主義、白人至上、對外殖民侵略。

第一節 浪漫運動的興衰
浪漫主義(Romanticism)反理性化,相對於古典主義訴求自身情感和直覺。
浪漫雙重意義:憶想往日事跡者和能引發想像情感者。

狂飆運動
反啟蒙運動科學代替宗教觀點。
盧梭認為完整和諧人生應流露自然情感。影響至德國為浪漫主義前期。
歌德中古傳統長詩《浮士德》,反映資產階級謀求自由、幸福的進取精神。

◎戲劇
古典戲劇將悲劇喜劇分成兩種獨立。
浪漫戲劇表現人生真實面悲喜融合。

◎散文
18A.D.重明確樸實。浪漫主義短論成為思想情緒的個性表現。
愛情女性主題大量出現,充斥男性幻想偏見,激發女性主義女權辯護

芭蕾舞
法國宮廷生活娛樂,原男女參半重要以男性演出。浪漫時期女演員成為舞團靈魂,至今仍以女性為主。

◎繪畫
古典主義:作品結構均勻,色彩審慎控制。理性美
浪漫主義:藝術形式注意色彩構圖畫面整體不侷於局部實繪。個性美

◎音樂
浪漫派音樂演進式非反古典。貝多芬集古典派大成,亦開浪漫派先河。

◎浪漫主義衰落
浪漫不能掩蓋現實工業化問題,對浪漫的熱情回歸現實的冷靜。

第二節 新興社會階層及其對工業文化的回應

◎1780年工業革命
革命性變化成為工業社會常態。
農業支持工業化功能:提高生產率,供養非農業人口。為工業提供剩餘勞動力。提供累積資本的機制。
英國工業化成功西歐美國東南歐仿之,促進西方經濟發展。
蒸汽機電力發明→製造業發達→經濟成長→人口成長率大增→醫學發達死亡率下降→工商業人口增加→勞動力需求增加童工使用→歐洲人口成長過速失業率增→美國提供就業機會交通便利→移民潮發生(農村→都市,歐洲→美洲)

◎中產階級以財富或能力影響他人的獨立個體。
政治上組織壓力團體。公共政策上自由主義。
信仰理性及文化,參與文化活動取代宗教,公共文化建設應運而生。
工業化使傳統鄉村社會解體、人與自然關係疏離、出現個人功利主義。
英國阿諾德比較「機械的物質文明」「文化」認為前者對機器信仰荒謬後者追求人整體完美擴大人性思想和情感才能。透過教養改造中產階級。

◎寫實主義
藝術創作主體側重於客觀角度再現現實生活。人物必須在社會環境交互作用中展現其性格。福樓拜《包法利夫人》。
繪畫藝術技巧,以現實生活為題材,具體準確生動描繪同情下層階級在工業社會的悲慘生活。

第三節 科學主義及工業資本社會的優勢
◎科學主義
孔德的實證哲學強調事物變化規律和同類事物共性,實證意指科學的精神和方法。
主張人類歷史分為神學階段、形上學階段、實證階段。
科學主義以實驗證明自然現象中規律,著支配決定的作用。

達爾文與進化論:物競天擇
社會達爾文主義:帝國主義白人至上論用來合理侵略行為。

自然主義
左拉受實證哲學影響認為應把觀察生活現象不加提煉描繪,人類社會發展型態視為生物進化階段。

◎工資社會的優勢
工業人口集中在城市和工礦區。歐洲大殖民帝國和西方社會內在文明進展息息相關。




書名:世界文化史 作者:盧建榮.江政寬 出版:五南圖書

世界文化史 第六章 近代西方文化的興起

第六章 近代西方文化的興起
黑死病和飢荒衝擊封建制度及莊園經濟。
國際貿易佔交通之便商城崛起,新地主商人取代封建貴族。
經濟重心由地中海地區轉移大西洋沿岸。
農業社會轉型商業資本。

第一節 商業資本社會形成
◎疾病因素:天花、流感、黑死病(鼠疫)
蒙古西征時難民四逃,使鼠疫傳播迅速。三分之一歐洲人死亡。

◎經濟因素(飢荒)
流行病頻傳→出生和結婚率下降→人口衰減→農產過剩→價格降低→土地閒置→呢絨工業發達→羊毛需求大→耕地變更畜牧。
農村人口大量湧進城市→就業飽和物價上漲→貧富加劇→富農暴動抗議苛捐雜稅法律不公。
陸上貿易轉變海上。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和大西洋海岸的海路,串連義大利(熱內亞、威尼斯)與北海。

◎銀行體系發展
貨幣兌換商檢視流通貨幣。行商錢存兌換商便開立收據證明儲入款項。貨幣兌換商轉型銀行家。
信貸機構改進技術使用複式簿記和匯票。並組織證券交易,加速資本流通,形成商業資本社會。

◎從封建到近代國家
銀行家貸款給君主,君主經濟管理具國家性質,設海關稅壟斷權採保護主義。
政治權由君主與三級會議(教士、貴族、城市平民所共享)。

第二節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
文藝復興(Renaissance始於義大利的佛羅倫斯。
城市化發展傾向相似於古羅馬時代的文化成長氛圍,
神聖羅馬帝國衰落,各城市國家得以發展獨立政治實體。
是古羅馬舊址,保存古典文化傳統及遺跡。

◎文藝復興不侷限模仿古典而是將古典視為啟發的全面文化運動,人文主義有助提出空間美學。
建築:空間美學,運用古典建築原則,如對稱佈局、支柱、圓頂。
雕刻:米開朗基羅
文學:但丁佩脫拉克薄伽丘《十日談》。
繪畫:線條透視法,達文西拉斐爾
因經濟繁榮及活字印刷發明,文藝復興運動北傳日耳曼南方、法、英、西班牙等商業都市。

◎1517年馬丁.路德發動宗教改革。
天主教┌馬丁路德 新教:各人可直接面對上帝,為精神的獨立。
  └喀爾文教派:可以藉世俗的成就來榮耀上帝。
特倫托主教會議,重申教義
西班牙人羅耀拉,創設耶穌會,仿軍隊組織和紀律,促進天主教復興,並積極海外拓殖傳教
 
◎文復特徵:肯定世俗文化、鼓勵個人精神獨立
宗教一元轉為多元。宗教戰爭後神聖羅馬帝國瓦解歐洲國族國家林立。

第三節 近代科學興起與啟蒙運動
◎中世紀的科學傳統
聖經依然描述世界的基礎。
托勒密體系 宇宙觀。
哲學以基督教觀點詮釋亞里斯多德
文藝復興時代天文學及物理學新進展。

◎科學革命
古典知識文藝復興有助人思想內涵創造力,新儀器發明讓科學家精確觀察實驗。
托勒密學說:八十多個天體以地球為中心成圓周運動。
哥白尼學說:認為地球以太陽為中心繞行。
克卜勒以精確觀察計算證明哥白尼的學說。
伽利略:「靜者恆靜;動者恆動」、「自由落體」性質,以數學公式為測量標準,使數學成為科學語言。
英國人哈維發現心臟、動脈、靜脈是人體血液循環系統。
牛頓奠定古典力學基礎、三大運動定律萬有引力定律
科學方法建立┌培根:歸納法:實驗統計
      └笛卡兒:演繹法:邏輯推理

◎反巫浪潮
中世紀黑死病人們乞靈於巫術。
宗教改革後設立宗教裁判所迫害異己許多巫術師被燒死。
反巫後歐洲各國專制主義日趨成型,教會免稅賦稅落在窮苦農市民上。

啟蒙運動(18A.D.思想運動)
崇尚理性:用人的理性替代神的意志,以檢視當時各種制度、法律及政策。
提倡科學,重視知識:狄德羅編著《百科全書》。
嚮往自由、平等的理想社會:例、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行政、立法、司法。
伏爾泰提倡言論自由。反對教權。法蘭西思想之父。
盧梭:「社會契約」治理國家非君主唯一義務,統治者與被統治者有契約。
   人在自然中發展才是理想的狀態,影響日後浪漫運動。
新思想的發生法,因知識普及參與討論者不限於貴族階級。後來法國大革命精神泉源。
法革後,思想層面:浪漫運動。社會:新階層形成。科學:推展工業社會階段。



書名:世界文化史 作者:盧建榮.江政寬 出版:五南圖書

星期二, 7月 01, 2008

世界文化史 第五章 十一至十五世紀的社會文化

第五章 十一至十五世紀的社會文化

第一節 歐亞草原民族對世界文化的影響

◎被抹黑的游牧民族
多數地區如北中亞游牧先於農耕文明。
少數地區如東南亞農耕先於游牧文明。
游牧:逐水草而居移徒多、生活維艱、少文明建設、歷史記述少。
農耕:有村鎮城廓、定居生活、文字使用早、歷史記述少。
農牧在亞洲大草原大戰,牧方往西敗逃,卻也壓迫歐洲游牧向南農擠壓,歐亞草原連綿一萬五公里。

◎蒙古和伊斯蘭文化交融
北亞蒙古人,鐵木真西征敘利亞,伊朗諸國蒙古汗王稱「伊兒汗」。
蒙古皈依伊斯蘭,取代把中東、伊朗文化融合的阿拉伯帝國,成為統合中東、遠東文明的王朝,蒙古於貿易文化方面亦擔任溝通東西方經貿交流的橋樑。 歐洲曾欲結盟蒙古以共抗伊斯蘭,卻促成「金帳汗國」建立。
伊兒汗國末王去世後分裂,由帖木兒自立為宗主,侵伊朗、印度、伊拉克區、敘利亞、埃及及小亞細亞,大敗鄂圖曼軍。
帖木兒王朝,波斯、東突厥語文學鼎盛,文化發達。
小亞細亞中、東部為賽爾柱突厥系邦國所有,並轉為伊斯蘭教邦國。在蒙古西征戰火中,鄂圖曼公國興起,地處拜占庭防線邊緣。入侵歐洲、巴爾幹半島、君士坦丁堡、黑海、波斯灣、阿爾吉爾、布達佩斯、維也納。掌東南歐、匈牙利、近東和北非。

◎游牧民族對中亞文化交流貢獻
民族遷徙過程中,農牧經濟文化交流突破閉塞。
蒙古突厥開疆土結果變成農耕民族,加上工業革命遊牧地區日趨衰落。

第二節 東南亞地區文化
◎東南亞┌大陸: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
    └島嶼: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菲律賓。

◎忽必烈爪哇復國,事成後承認蒙古大汗宗主地位。

麻六甲王國
位於麻六甲海峽戰略位置,並提供阻擋季風的安全港。具備貨物集散中心的優惠條件,成為港埠兼商場。更與泰國、馬扎帕希特、伊斯蘭教蘇門答臘東北諸國競爭。麻六甲貴族領先改信伊斯蘭,並成立伊斯蘭學術研究中心,吸引學者前來。

泰國暹羅
蒙古滅南詔大理國,使其南遷,而蒙又滅緬馬王國,使泰族南下建國順利。得以創立文字,奠定法律基礎,採中央集權穩定國勢。

柬埔寨
曾建立扶南、真臘兩王國。真臘遷都吳哥,又稱吳哥王朝。暹羅攻陷吳哥而荒廢。小乘佛教傳入,國王灌輸百姓神佛轉世,如今不再認為國王是神聖。

◎越南
南:用中文的越南國。北:用印尼話的占婆國。越戰占敗,統一為越南。採科層級制的朝代國家,辦科舉、崇儒家、信大乘佛教。漢化極深。反蒙古、反明治,其反叛精神誕生陳、黎兩民族英雄。並發展異於中國風的律法建築。

◎西方帝國主義於入侵東南亞。該區歷百年後方恢復獨立。

第三節 美洲文化
◎西班牙人抵美洲大陸征服印地安人阿茲提克帝國,火燒首府城市,於廢墟上建立墨西哥城。

◎奧爾梅克文明
馬雅文化影響後起阿茲提克文化。
印地安人培育適應強的玉米,墨西哥南部提瓦坎谷地,發展為村落生活,擁有陶器。
無牧業開展條件,肉食少,玉米為主食。
奧爾梅克文明:美洲文明開創者,原意「橡膠之鄉」,開創的傳統包含神權統治、金字塔神廟、美洲虎崇拜、用玉、象形文字、數字系統、曆法系統、天文學、神學、神話等。
馬雅文明:近五十城邦國家組成,叢林環境政治分立文化共通。諸邦以提卡爾城為最大。文明的標誌包含建築、象形文字。刻於壁畫、碑文、以及發明紙和圖書。16世紀遭西班牙人焚燬。

查汶(Chavin)文化
秘魯的南美洲最古老文明,傳至印加文明時建立印加帝國。並使用金銀器等金屬器皿,遭西班牙覬覦。

第四節 歐洲社會與文化變遷
◎中古時代亦稱「黑暗時代」,是由教會主導的歷史,被查士丁尼大帝關閉雅典柏拉圖哲學院,印證文化沙漠的處境。

但丁《神曲》彰顯中古式基督教。逆來順受聽天由命,以實際觀察求知被視大逆不道禁寫書。

◎中產階級出資蓋紀念館圖書館,獎勵藝術創作和學術研究,有教養的人不再只是教士。

◎大學時代:波倫那大學、巴黎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因獲得教皇、神聖羅馬帝國各國君候所頒「特許狀」,擺脫地方政府控制。繼承古修道院學風,學術包括希臘哲文學、羅馬政治思想、古基督神學奧古斯丁著作為代表。

◎歐洲貴族參與十字軍東征,被東方商品吸引,對貨幣需求大增,以其領地與治權向中產階級交換,使城市居民享有公民權。

◎荷蘭推翻王政改建聯省共和國,由代表民意議會統治。

◎十字軍東征其間,威尼斯因運補站地利成為集散中心。中世紀以販製壟斷食鹽致富。造排槳帆船從事東方貿易後來改造成賴帆動力划手舊用,船隊以官督商辦方式經營。十人議會實際統治威尼司政府。

◎佛羅倫斯城邦發行金幣,十五世紀由麥迪奇家族統治,遵守共和制,政治動盪詩人但丁、政治理論家馬基維利等均遭放逐。

◎哥德式建築
法國查特大教堂中古建築代表,圓頂尖塔雕塑鑲嵌畫呈現與聖經相關的圖像教材以堅定信徒對宗教的信念。



書名:世界文化史 作者:盧建榮.江政寬 出版:五南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