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7月 02, 2008

世界文化史 第七章 近代西方文化發展及其問題

第七章 近代西方文化發展及其問題
歐洲經歷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啟蒙運動、工業革命,東方衰落西方興起。
社會:中產階級崛起。
文藝:反啟蒙運動的浪漫主義,反浪漫主義的寫實、自然主義。
工業文化:帝國主義、白人至上、對外殖民侵略。

第一節 浪漫運動的興衰
浪漫主義(Romanticism)反理性化,相對於古典主義訴求自身情感和直覺。
浪漫雙重意義:憶想往日事跡者和能引發想像情感者。

狂飆運動
反啟蒙運動科學代替宗教觀點。
盧梭認為完整和諧人生應流露自然情感。影響至德國為浪漫主義前期。
歌德中古傳統長詩《浮士德》,反映資產階級謀求自由、幸福的進取精神。

◎戲劇
古典戲劇將悲劇喜劇分成兩種獨立。
浪漫戲劇表現人生真實面悲喜融合。

◎散文
18A.D.重明確樸實。浪漫主義短論成為思想情緒的個性表現。
愛情女性主題大量出現,充斥男性幻想偏見,激發女性主義女權辯護

芭蕾舞
法國宮廷生活娛樂,原男女參半重要以男性演出。浪漫時期女演員成為舞團靈魂,至今仍以女性為主。

◎繪畫
古典主義:作品結構均勻,色彩審慎控制。理性美
浪漫主義:藝術形式注意色彩構圖畫面整體不侷於局部實繪。個性美

◎音樂
浪漫派音樂演進式非反古典。貝多芬集古典派大成,亦開浪漫派先河。

◎浪漫主義衰落
浪漫不能掩蓋現實工業化問題,對浪漫的熱情回歸現實的冷靜。

第二節 新興社會階層及其對工業文化的回應

◎1780年工業革命
革命性變化成為工業社會常態。
農業支持工業化功能:提高生產率,供養非農業人口。為工業提供剩餘勞動力。提供累積資本的機制。
英國工業化成功西歐美國東南歐仿之,促進西方經濟發展。
蒸汽機電力發明→製造業發達→經濟成長→人口成長率大增→醫學發達死亡率下降→工商業人口增加→勞動力需求增加童工使用→歐洲人口成長過速失業率增→美國提供就業機會交通便利→移民潮發生(農村→都市,歐洲→美洲)

◎中產階級以財富或能力影響他人的獨立個體。
政治上組織壓力團體。公共政策上自由主義。
信仰理性及文化,參與文化活動取代宗教,公共文化建設應運而生。
工業化使傳統鄉村社會解體、人與自然關係疏離、出現個人功利主義。
英國阿諾德比較「機械的物質文明」「文化」認為前者對機器信仰荒謬後者追求人整體完美擴大人性思想和情感才能。透過教養改造中產階級。

◎寫實主義
藝術創作主體側重於客觀角度再現現實生活。人物必須在社會環境交互作用中展現其性格。福樓拜《包法利夫人》。
繪畫藝術技巧,以現實生活為題材,具體準確生動描繪同情下層階級在工業社會的悲慘生活。

第三節 科學主義及工業資本社會的優勢
◎科學主義
孔德的實證哲學強調事物變化規律和同類事物共性,實證意指科學的精神和方法。
主張人類歷史分為神學階段、形上學階段、實證階段。
科學主義以實驗證明自然現象中規律,著支配決定的作用。

達爾文與進化論:物競天擇
社會達爾文主義:帝國主義白人至上論用來合理侵略行為。

自然主義
左拉受實證哲學影響認為應把觀察生活現象不加提煉描繪,人類社會發展型態視為生物進化階段。

◎工資社會的優勢
工業人口集中在城市和工礦區。歐洲大殖民帝國和西方社會內在文明進展息息相關。




書名:世界文化史 作者:盧建榮.江政寬 出版:五南圖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