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當代世界文化
第一節 1880至1930年代的思潮
◎自由主義
「保守主義」不復風采而發展「自由主義」。個人主義為其要素,建構每個人盡努力發展的社會,主張福利改革及經濟干預。而此時「社會主義」和「國族主義」亦得到發展。
◎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
馬克斯主義:階級對立不復存在,共產主義社會將是無產階級的社會。
列寧領導布爾什維克黨推翻俄沙皇,建立共產國家。
◎法西斯主義
帝國、種族、集權主義怪異主張,實直上乃極端國家主義。
相信國家干預政治經濟社會發展最佳手段。
◎哲學思潮
思潮:實證哲學、馬克斯主義、反理性主義。
學說:虛無主義、存在主義、精神分析學等。
◎虛無主義
德國人尼采認為該對價值觀念重新評估轉換才能清除虛無主義所顯現的文明頹廢。
◎精神分析學
奧地利佛洛伊德,探討精神行為動機人格心理創立精神分析的理論體系,包含「潛意識」、「伊底帕斯情結」、戀母情結等主張。
◎文藝思潮
繼寫實主義和自然主義崛起是現代主義。興起反寫實主義美學文藝思潮。
繪畫:走向純粹抽象,(西班牙畢卡索《格爾尼卡》)。
建築:重功能避繁飾
音樂:全然迴棄音律
文學:與傳統決裂,(法國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愛爾蘭喬伊斯《尤利西斯》)。
第二節 現代化的理論與實際
WW2後,西歐殖民體系解體,亞拉非新興國家獨立,共產世界擴散。
◎現代化理論涵括政治、經濟、社會、心理現代化各層面。
「發展」和「現代化」,成為西方學術界關注焦點。
◎經濟學者羅斯托,將經濟發展區分五階段:
傳統社會階段
起飛前階段
起飛階段
邁向成熟期
高度大眾消費時期
◎現代化理論共同特徵:
以單一國家為分析單位。
從農業演化至工業社會。(非西方國家循西方經驗也能發展現代化)
改造傳統價值觀和社會結構才能現代化。
不管各國差異都必須遵循普遍發展模式。
◎現代化理論以西方社會為基礎,單線進化史觀帶有優越主義的色彩。
傳統文化制度面對挑戰後的自我轉化調適,形成現代化動力。
從單一國家觀點忽略西方帝國主義對非西方剝削殖民。
一體化開始部份地區如歐洲經濟共同體、東南亞國協、石油輸出國組織等。
◎對現代化理論的省思
反現代化理論和反歐洲中心主義的思潮,指出第三世界在發展上的限制和困境,與世界資本主義的擴張與剝削有直接關連。
現代資本主義是一種生產流通網連結貧富地區,形成全球不平等結構。
第三節 當今世界文化的展望
◎狂飆60年代
社會反叛來自中產階級的不滿青年反文化、民權運動、新左派。
衝擊藝文價值觀如通俗作品商品接納到藝術。
大眾文化取代菁英文化。
◎後現代主義
特色:矛盾、拼貼、不連續、任意性、比喻極度引伸、虛構真實相合,遭相對虛無主義指控。
◎第三波革命資訊革命
40年代電腦侷限分類建檔數字運算
80年代個人電腦改變人們生活形態
90年代網際網路
◎全球化以成政治經濟辯論問題。
人造衛星、網際網路、電視構築通訊實現地球村概念。
全球化趨勢也向下滲透創造重建地方認同,國族主義抬頭,新國家陸續建立、獨立運動。
◎從來沒有ㄧ時代人們過著電力電腦網路生活,然而政治科學造成兩次世戰。
書名:世界文化史 作者:盧建榮.江政寬 出版:五南圖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