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帝國出現及文化交流
第一節 希臘化時代
◎歐洲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入侵統治西亞ㄧ段時間形成文化交流。
◎希臘化埃及:落實希臘化政策的北非地區,是歐洲文明首次統治亞非古文明時期。
◎亞歷山大是希臘化世界奠基者。
4B.C.東征不到十年波斯帝國、埃及帝國、印度半島西北部盡入。
◎世界國的規劃
亞歷山大時代:自認為神,不合希臘文化活人不可成神之旨。
各區維持自治,推行通婚、談世界主義之道、族群融合政策。
後繼者:建成希臘化世界,以希臘人為管理階層,希臘化模式遂行統治。
◎人亡政息
繼承者戰爭後,希臘化王朝發展各異。共同處:通行希臘語,錢幣通行,奉亞歷山大為始祖。
希臘、馬奇頓:民主化政治改為寡頭政治。
小亞細亞、帕加曼:維持「獨立城市」的生活方式。
亞洲、敘利亞、伊朗:以希臘人為主,實行殖民統治。
埃及、亞歷山大港:作為文明世界文藝的中心,以希臘文從事創作。達成文化融合。
波斯、巴克特里亞地區、中亞、北印度地區:希臘風格和佛教傳統融合,發展犍陀羅(Gandhara)宗教藝術。
◎哲學:古希臘斯多葛派、懷疑主義、伊比鳩魯派、犬儒學派。
◎文學:《亞歷山大傳奇》非正規史作。
第二節 羅馬時代
◎婦女死亡率高,一紙休書離婚容易,平均締結三次,婚姻建立在傳宗接代上。
◎6B.C.推翻帝制,改貴族集議制。
元老院屬於立法機構,執政官由成員選舉產生。稱為「共和國」制。
改革派的訴求:擴大政治參與、改徵兵制為募兵制。
屋大維拌演調停者弭平派系衝突,締造羅馬二百年和平。
◎名共和實帝國。
大型自來水和排水系統的公共設施。
世界級圖書館,公共浴場和公立學校。
◎羅馬社會是提供庇護和忠心依附為關係主軸。
◎東道主制度:物質援助旅行者的文化倫理。
◎政治體制從貴族集權變成元首獨裁。
法律不保障非公民,斯多亞學派力主自然法作為法學原則「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理念。
◎萬民法
因應羅馬人與其它民族來往頻繁糾紛時生。
兼顧各民族習俗,將「十二銅表法」落後部份剔除。
訴訟法完備陪審和律師制度為近代提供雛形。
書名:世界文化史 作者:盧建榮.江政寬 出版:五南圖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